警惕頻繁跳槽:當你成為那只飛不出屋子的蝴蝶

更新: 2014-04-14 14:35 瀏覽: 5163 次

本文簡介: 一只蝴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來,在房間里一圈又一圈地飛舞,有些驚慌失措,顯然,它迷路了。左沖右撞努力了好多次,它都沒有飛出房子。

一只蝴蝶從敞開的窗戶飛進來,在房間里一圈又一圈地飛舞,有些驚慌失措,顯然,它迷路了。左沖右撞努力了好多次,它都沒有飛出房子。

這只蝴蝶之所以無法從原路飛出去,原因是它總在房間的頂部空間尋找出路,總不肯往低處飛——那低一點的位置就有敞開著的窗戶。甚至有好幾次,它都飛到高于窗戶頂部至多兩三寸的位置了,可就是不肯再飛低一點!最終,這只不肯低飛一點兒的蝴蝶耗盡了氣力,氣息奄奄地落在桌子上,就像一片毫無生氣的葉子。

成群結隊的馬哈魚比那只蝴蝶更死板,簡直就是一條道跑到黑。馬哈魚很漂亮,銀膚燕尾大眼睛,平時生活在深海中,春夏之交溯流產卵,隨著海潮漂游到淺海。漁人捉它的方法挺簡單:用一個孔目粗疏的竹簾,下端系上鐵墜,放入水中,由兩只小艇拖著,攔截魚群。它們的“個性”很強,不愛轉彎,即使闖入羅網之中也不會停止,所以一只只“前赴后繼”陷入竹簾孔中,簾孔隨之緊縮,它們被激怒,瞪起眼睛,張開脊鰭,更加拼命往前沖,結果被牢牢卡死,為漁人所獲。

我們身邊有許多人,常常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舊、不思改變,習慣在老路上繼續(xù)走下去。這是不是有些像那只蝴蝶或馬哈魚?古語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如果我們調整一下目標,改變一下思路,完全會出現(xiàn)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無限風光。

堅持是一種良好的品性,但在有些事情上,一條道跑到黑會導致失誤,甚至會害了自己??墒牵钪?,人們往往不懂得這個道理。

曾經你是否有過陷入某件事中不能自拔的經歷,或者總喜歡“一條道跑到黑”?不少具有這種行為風格的人最后獲得了成功,但更多的人一敗涂地。那么,固執(zhí)心理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

美國心理學家萊昂·費斯汀格在解釋人的執(zhí)迷不悟的心理時,認為這是由認知失調導致的。他認為,人都會遇到信念與現(xiàn)實發(fā)生沖突的情況,這種情況就會導致認知平衡失調,此時,人們就會感覺難受。從而想辦法來恢復心理平衡?;謴推胶獾姆绞接袃煞N,一是承認事實,一是找到一個理由來維持平衡。后者就是我們所說的認知失調——當你做決定采取行動或者遇到跟你原先預想的不一樣的信念、情感或價值觀后,引起內心沖突,所體驗到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

但其實導致執(zhí)迷不悟的原因有許多:

首先是思維定式,以前認識事物的習慣可能會影響后來認知事物的方式,而不會因時因事而進行變化,這表現(xiàn)為人們的固執(zhí);其次,有的執(zhí)迷不悟是緣于內心的自我保護,有時人們未必認識不了事物的客觀,只是由于自我防御機制,會使人堅持自己的看法。

因此,我們在勸解別人的時候語言要恰當,如果語言運用不當,就會導致兩的爭論,而這種討論卻不是緣自事情本身;再者,有的執(zhí)迷不悟是由認知失調引起的,比如曾經有一個女孩深陷愛情騙局,別人一眼就看得出來他是在騙她,但女孩子就堅持認為那個男人是愛她的。這就是另一種形式的固執(zhí)。

每個人都產生過執(zhí)迷不悟的心理,這很常見。人在認知時會依賴于自己的經驗,受主觀影響,有時認知會偏離客觀事實。我們總說“旁觀者清”,是因為旁觀的人沒有先入為主的經驗和情緒,能夠比較客觀地看待事情,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清”。如果你能夠做到置身事外地客觀評價,就不會再執(zhí)迷不悟了。

但是,這種固執(zhí),或者說是執(zhí)迷不悟的心理,也有其正面作用。執(zhí)迷不悟對人的影響,要依賴于其主觀的定義。如果你堅持的是對的,那么其正面的影響就要大些,有的時候成功與固執(zhí)只有一步之隔。因為一旦個人選擇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這條路走下去的慣性并且不斷自我強化的心理傾向。

在新的制度經濟學里面,有這樣兩個概念:路徑依賴(pathdependent)和自我強化(self-enforcement)。它的意思是說,制度變遷(比如改革)一旦走上某條道路,就存在沿著這條道路走下去的慣性,并且不斷自我強化,即使這條道路是錯誤的,也是如此,甚至最后進入一種自我強化的狀態(tài)。

正因為一旦個人選擇了某一人生道路,就會習慣性地走下去并且不斷自我強化。所以如果要轉向其它的道路,就將付出更高的成本。這也告誡我們,在選擇時應該慎重。20世紀最杰出的經濟學家之一的密爾頓·弗里德曼在獲得芝加哥大學經濟系的免費獎學金時,同時獲得了布朗大學應用數(shù)學系的一筆獎學金,但也經過審慎考慮后接受了前者,從此與經濟學結下不解之緣。但如果他接受了后者呢?他的未來會怎樣?也許就不再成為經濟學家,而是數(shù)學家或其它的什么人。

我們如果選擇了某項職業(yè),在從事了一段時間之后,就會慢慢積累起這項職業(yè)的專門技能,如果半路出家轉行,必然經過一個艱苦的“換羽”過程,而且要付出相當大的成本(當然,人們是否轉行的決定依然是權衡轉行的成本與收益來決定的)。所以,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可以面臨成千上萬的雇主,因為他的可塑性大,而一個有十余年經驗的技術員面臨的雇主可能只有幾千或者幾百乃至幾十甚至幾個,因為路徑依賴和自相似性使)他們具備的能力越來越專業(yè)化,要重塑他們就需要花更大的成本。

我們也看到,喜歡頻繁跳槽的人,都工作都不太穩(wěn)定,原因可能在于他們跳槽的成本常常不大,也意味著他們的人生富于變化,路徑依賴和自相似性相對就弱一些——然而他們也難以成為某一領域的集大成者。從成本—收益角度看,跳槽者需要用大量時間、精力去學習新的制度乃至工作知識,建立新的人際關系等等,這些都是不小的成本,而跳槽的收益常常需要機會,并且在一個較長的時間才能體現(xiàn)出來。

從前周國有個想當官總當不上的人,年紀大了頭發(fā)白了,在大路上哭泣。

路過的人就上前問他:“為什么哭???”

老人一邊哭一邊回答說:“我?guī)状蜗氘敼俣疾槐豢粗校约嚎蓱z自己年老了沒有機會了,所以就哭啊。”

路人奇怪地問:“你求官怎么就一次都沒求到呢?”

這位老人回答說:“我少年的時候,學的是文,道德文章學好了,準備去當官,國王卻喜歡用年老的人。等到喜歡用老人的國王死了,后來的國王又用武將。等我兵法武功學好了,用武將的國王又死了。少年的國王剛剛登基,喜歡用年輕人,我又老了,就這樣沒求成一次官。”

由這個故事可見,跳槽雖然有它的好處,可以帶來新的感覺、新的生活,但如果因為環(huán)境的變化而頻繁跳槽的行為卻并不可取。

人在童年和少年時期形成的對世界、對人的看法往往會影響其一生,也更易發(fā)生“選擇”效應。一棵樹在幼小時要扶正它是容易的,當它長大還想扶正它就很難了,因此注重兒童和少年時期的教育對一個人一生是最重要的。

因為固執(zhí)心理的存在,所以選擇效應對人生的影響是巨大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是一種選擇,“破罐子破摔”也是一種選擇。“浪子回頭金不換”則說明了要改變選擇效應的作用,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

人們往往對自己已經做出的選擇執(zhí)迷不悔,所以我們在一開始做選擇的時候必須慎重,必須選擇和接觸那些能夠帶來好影響的人,選擇那些能夠更好地創(chuàng)造我們未來的工作。

來源:精彩美文

桂聘人才網申明:凡注明“來源:桂聘人才網”或“桂聘人才網原創(chuàng)文章”的所有文字圖片等資料,版權均屬桂聘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硬性指導建議,也不代表桂聘人才網贊同其觀點。

企業(yè)服務
費用標準
商務合作
聯(lián)系我們
用戶幫助
用戶協(xié)議
隱私政策
聯(lián)系方式
在線客服:800019119
客服電話:07733679588
客服郵箱:guipin@vip.qq.com / guipin@21cn.com
桂聘APP客戶端
與HR在線聊,入職更快
掃碼下載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