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明職場問答
想找一份滿意的工作?
-
在未來,記者、新聞編輯這類職業(yè)在寧明是否會消失?
13*******90 2022-12-17 3個回答 134人關注
全部回答 已有 3人回答
-
13*******81 2022-12-181.沒有人對于新聞進行采集和加工,即用技術代替。 2.沒有供職于傳統(tǒng)媒體的人對于新聞進行采集和加工,即網(wǎng)絡媒體(包含自媒體)來采集和加工。 先說第一個事兒。 一般來說受眾對于新聞有倆需求: 第一是速度,第二是準確性。 由于技術發(fā)展,“人人都是記者”的時代,對于速度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于新聞現(xiàn)場的獲取甚至接近于“即時”。 這是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特點,人們刷微博,希望即時要,即時就得到。 但題主別忘了,不是每一個當事者都會自覺自愿地主動參與到這個事件的公共表達中: 就是說有些人經(jīng)歷了一件大事兒但是他不一定會把這個相關信息po到網(wǎng)上。 這時候,沒有專業(yè)的采編人員,準確性沒法得到保證。 即使新聞能夠快速地準確地被呈現(xiàn)給受眾,但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 記者和編輯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新聞素材以一種他們期待的方式呈現(xiàn)給讀者,對同一事件不同的裁剪和安排,會導致不同的結果。 這種做法本身提供的是一種看待事件的角度,你以為你買《經(jīng)濟觀察報》只是買《經(jīng)觀》帶給你的信息,其實你還買了《經(jīng)觀》的立場。 -
13*******37 2022-12-17不翻譯了,大家覺得眼熟嗎:) 最后,微博與知乎,其實是改變我本人獲取信息的方式的。微博還算是第一代產(chǎn)品,而知乎,對我來說則是決定性的改變,它對信息流的構建,是真正有突破的。我已經(jīng)習慣粘合社交、在討論中不停滾動修正、最終變得清晰且漸近真相的信息流(最近一個例子是關于招遠事件的討論)。而更重要的是,目前,知乎上的一部分用戶,是可以具備還原事實真相的能力的。 媒體(Media),永遠只是我們獲取信息的介質,它并不等同于信息本身,雖然它的形態(tài)影響了我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無論何時,有能力發(fā)布信息的人,加上幫助信息更優(yōu)質的流程,才是最關鍵的。希望大家在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能夠把介質和人清晰地分辨開來,減少個人經(jīng)驗的比重,我們才有進一步探討The future of Journalism(Bill Keller專欄里提及)的前提。 -
18*******39 2022-12-17
相似問題
-
13*******50 2022-12-11 -
15*******87 2022-12-03 -
13*******28 2022-12-02 -
13*******69 2022-12-02 -
19*******51 2022-11-27
熱門問答
-
11個回答 445人關注
-
22個回答 661人關注
-
33個回答 166人關注
-
43個回答 138人關注
-
53個回答 184人關注